质量屈曲约束支撑承诺守信

时间:2020年01月30日 来源:

一、产品简介 屈曲约束支撑,又称为“防屈曲支撑”或“耗能支撑”。目前国内外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称呼方式,如“无粘结支撑UBB(unbonded brace)”,此称呼以日本学者居多,主要是从防屈曲支撑的构成特点及约束机制出发;美国学者则更多地从其受力特点考虑,将其称之为“屈曲约束支撑BRB”(buckling-restrained brace)。中国台湾地区则习惯称之为“挫屈束制支撑”或“降服支撑”(yielding bracing)或“挫屈防止支撑”( buckling-inhibited brace)。 二、主要特点 1.产品执行标准:《建筑消能阻尼器》(JG/T 209-2012) 2.滞回耗能能力高,兼有普通支撑和耗能构件的双重作用 3.承载能力高,轴向承载能力*取决于支撑芯材截面积和芯材强度值,与支撑长细比等参数无关 4.强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在主体结构构件发生屈服之前先行屈服耗能,在结构体系中起到类似于可更换的“保险丝”的作用,保护主体结构免遭地震破坏 5.力学性能可控且稳定,同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构造简单、施工简便、便于维护质量屈曲约束支撑承诺守信

1)抽检比例 ①《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中:抽检数量不少于同一工程同一类型同一规格数量的3%,当同一类型同一规格的数量较少时,可在同一类型中抽检总数量的3%,但不应少于2个; 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抽检数量为同一类别数量的2%,且不少于1个;其中同一类别的定义为:屈曲约束支撑应按照同一工程中支撑的构造形式、芯板材料和屈服承载力分类进行抽样试验检验,构造形式和芯板材料相同且屈服承载力在50%至150%范围内的屈曲约束支撑划分为同一类别。 建议: ①当有条件时抽检数量可以提高或均按照以上规定的较严格标准执行; ②当对成本控制较为严格时,建议小震不屈服型的屈曲约束支撑可以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执行,同一类别的按照2%不少于1组抽检;小震屈服型的屈曲约束支撑由于结构对其性能要求更高,检测标准应达到位移型金属阻尼器的标准,应参考《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中的要求,同一规格按照3%且不少于2组抽检。 2)试验加载及评价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8.1.6条文说明中规定:对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试验时依次在1/300,1/200,1/150,1/100支撑长度的拉伸和压缩往复各3次变形淮安屈曲约束支撑制造厂家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8.1.6条文说明中规定:对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试验时依次在1/300,1/200,1/150,1/100支撑长度的拉伸和压缩往复各3次变形。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应稳定、饱满,具有正的增量刚度,且***一级变形第3次循环的承载力不低于历经比较大承载力的85%,历经比较大承载力不高于屈曲约束支撑极限承载力计算值的1.1倍。 对疲劳性能有要求的还应在设计位移幅值下连续加载30圈,屈曲约束支撑的主要设计指标误差和衰减量不应超过15%,且不应有明显的低周疲劳现象。 建议: ①对于耗能型屈曲约束支撑,如中震不屈服型,可以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的试验标准,加载12圈即可,可不进行加载30圈的疲劳试验;对于中震即开始屈服耗能型,建议增加疲劳性能测试,按照12圈+30圈进行试验检测;②在进行疲劳性能测试时,在设计位移和L/150中的较大幅值下连续加载30圈,屈曲约束支撑的主要设计指标误差和衰减量不应超过15%,且不应有明显的低周疲劳现象。 三、减震概念设计及主要参数设置 减震项目的设计和传统方法抗震设计一样,首先要从概念设计出发,对于结构的布置要符合概念设计的基本要求。本节主要是通过介绍减震所特有的概念布置、构造

屈曲约束支撑宜布置于建筑结构的内力较大处、变形较大处,以充分发挥其滞回耗能的作用,但同时又不能影响或妨碍建筑功能的实现。其布置方式通常有单斜杆、V字形、人字形等,也可利用人字形与V字形的结合,布置成X形(不同于普通钢支撑的X形布置),但不应布置成K型。具体如下图9所示。 1)用于新建工程项目 a-调节结构的侧向刚度: ①增大结构侧向刚度,减小结构侧向变形,如框架结构中刚度无法满足小震层间位移角的要求,对抗侧力的补充; ②减小普通钢支撑过刚而带来的地震力增大问题,同时优化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增大建筑的使用面积; ③克服相连横梁不平衡力过大问题,避免横梁刚度的不合理放大; ④可改善加强层刚度突变的不利影响; b-调节结构抗扭刚度,减小结构的扭转效应,主要适用于: ①平面不规则结构; ②剪力墙或**筒偏置; ③竖向不规则结构,如楼层缩进等; c-优化结构关键部位或者关键构件的抗震性能,诸如薄弱层、加强层以及连体部位、大跨度空间结构等; d-增加结构抗震防线,作为定制产品,可以灵活设计其刚度和屈服位移,让其在设定位置和设定地震水准下屈服耗能,充当结构抗震的“保险丝”。 2)用于既有建筑的抗震加固与改造 由于既有建筑的历史原因,所采用的规

与普通钢支撑相对比,屈曲约束支撑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承载能力高,在地震过程中,承载力一直保持稳定的强化状态。 2)延性与滞回性能好,可以充分发挥钢材的塑性变形能力以减小主体结构所受到的地震力。 3)构件强度和稳定问题相互分离,具有**灵活的调节结构刚度分布的功能; 4)人字撑、V字撑布置时,可避免或者极大降低相邻横梁的不平衡力; 5)外观**小化,建筑观感更加轻盈灵动,以便于门窗洞口的布置,同时可以灵活控制墙厚方向的外观尺寸,以取得使用面积的比较大化。 6)设计时,*进行强度计算,可不考虑稳定及其相关的构造要求(杆件长细比、板件宽厚比等) 屈曲约束支撑的连接方式有三种方式:焊接、螺栓连接和销轴连接。三种连接方式见图8。 国内项目通常采用焊接连接方式较多,因为焊接方式施工较为简单、便捷,性价比也比较高; 螺栓连接施工比较麻烦,且精度要求较高; 销轴连接方式比较美观,具有建筑艺术感,但价格较为昂贵,且加工及施工精度要求很高。 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混合连接,例如为兼顾建筑美感与施工便利性,通常下端连接采用销轴连接,上端采用焊接连接(因上端节点部分经常会被吊顶等遮挡,节点做法对于建筑观感的影响不敏感)。 销售屈曲约束支撑推荐

质量屈曲约束支撑承诺守信

3)工程应用类型 a-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 b-医院; c-办公楼、酒店、商场、文化艺术宫、体育馆、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场所建筑; d-火车站、客运站、飞机场等人流密度比较大的公共场所; e-工业厂房、停车库; f-桥梁及市政工程等重要部位处; g-特殊行业的钢支架,例如电力塔架、锅炉支架等。 4)工程应用新常态 在2009年之前,屈曲约束支撑在国内的应用更多的是在于钢结构体系中,旨在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随着汶川地震的发生和国内工程界抗震意识的增强,以及***及地方**对减隔震技术的重视,屈曲约束支撑技术被智慧的工程师们不断应用于不同的结构体系中,不仅提升了结构和构件的抗震性能,而且综合经济效益也被充分挖掘,尤其是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明确引入了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2010年后屈曲约束支撑被更加频繁地应用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而且,2015年底发布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更是引入了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等相关章节,使得屈曲约束支撑框架体系及相关的计算分析有据可依。 质量屈曲约束支撑承诺守信

上海安佰兴建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振动控制技术的高科技公司,公司注册在上海市杨浦区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园内,公司提供合作科研、工程技术咨询、建筑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的一条龙服务,公司自成立来业务迅猛发展,目前减震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名。公司现有员工46人,**技术骨干共计8名,分别来自于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主要负责技术支持与咨询、技术方案制定与配合、各种类型的减隔震产品的研发及设计、具体项目的深化图绘制及工程实施等工作。   公司市场推广渠道覆盖全国,在北京、上海、西安、乌鲁木齐、广州、深圳、昆明、武汉、重庆等地具有分公司或者办事处,其市场声誉已初步显现,在正式注册当年即已经签约隔震支座类、粘滞阻尼器类、屈曲约束支撑类、软钢阻尼器类、TMD类产品的合同。   在生产制造环节,公司选择强强联合,与上海铸钢件厂紧密合作,拥有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工人储备,下料、排板等主要金属加工厂房面积约9000平米、抛丸车间约2000平米,精加工车间约3000平米、粘滞产品组装厂区约1000平米、堆放与喷漆空间约3000平米,总计约20000平米生产场地。   公司的主要业务内容是在提供技术咨询和减隔振(震)相关工程设计的同时,提供相关减隔振(震)系列产品。产品包括:位移型阻尼器(防屈曲支撑,剪切型软钢阻尼器,钢板剪力墙),速度型阻尼器(粘滞流体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质量型阻尼器(调频质量阻尼器TMD,调频液体阻尼器SSD),用于建筑物,电子设备,贵重物品的各种隔震装置(叠层橡胶垫,摩擦支座,滚珠支座)。   我们开发制作和代理的各种阻尼器产品,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认证以及实际工程应用后,不仅性能得到了验证,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公司秉承着“质量***,服务为先”的经营理念,为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而不懈努力。   品牌企业,品牌产品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