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哪家专业

时间:2021年06月29日 来源:

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是推进医养结合全覆盖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其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因此应针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当然,与扶持政策相应的也应有规范的服务内容和标准。调研中发现,由于缺乏对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服务内容和标准的界定,有些养老机构将新建医疗门诊或与医疗机构签订的“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协议都统称为医养结合。这种不规范管理容易引起社会认知混乱。建议按“一体化或嵌人式实现医养结合、养老床位100张以上并具有住院功能的机构才是真正的医养结合机构”的标准,从现有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中筛选并认定医养结合机构,同时建议制定《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和管理指南》,规范针对医养结合机构服务内容和标准的管理办法,并加大对医养结合运营补贴、医保定点、医保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哪家专业

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关键内容,近年来各级对医养服务产业的发展格外重视,以医养结合为重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业更是“轰轰烈烈、热火朝天”。不过,在调研中我们也感到,各地医养结合实践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整体推进效果与社会预期和政策初衷还有较大的差距,一些地方医养结合及其协同发展还很不到位。我们通过对300多家养老机构和3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的实地调研发现,各地积极实践、认真探索的医养结合模式各具特色、各有优缺点。老年人医养中心收费

构建医养结合模式,单靠公立机构是不够的,必须将公立和民营结合起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医养结合领域。公立和民营的结合方式包括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公私合营四种 方式。公立机构和民营机构结合起来,共同支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能减轻上面负担、优化养老资源配置、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实现多方共赢。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虽然上面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养结合机构,但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得众多社会资本不敢贸然涉入医养结合领域;二是尽管养老市场有巨大的需求潜力和发展空间,但缺乏统一的准入标准,上面 也缺乏引导和规范,开办起来有很多现实困难;三是医养结合机构涉及卫健、民政、人社、医保等多部门,但各部门工作相对单独,影响医养结合政策的实施。

一方面,应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目前,很多养老机构虽然有养老护理员,但受过专业培训的不多,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度不高,收入待遇也不高。在养老机构工作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科研教育等方面并不能与在公立医疗机构工作的医护人员享有同等待遇。对此,《关于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提出,加强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护理员等人员队伍能力建设。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这不单可以纾解老龄人口中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的问题,也有利于医养结合机构工作人员获得稳定的收入,推动医养结合往更加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医康养一体”型:在医院的基础上,新建护理院和养老院,实施医、康、养一体化运营。此模式优点是康复患者住院一段时间后,身体状况大为好转,许多患者由卧床不起到单独行走,社会效益特别好;康复患者在住院期间既得到康复医治服务,同时又得到养老服务,康复出院后可能还会有一批人在养老机构长期住下,机构的经济效益将大为提高,是资源配置效率比较高的医养结合模式。“个体诊所+小型养老”型:此模式一般由个体诊所举办,前面门厅为诊所,后面为家庭式小型养老,诊所的医生、护士提供为老人医疗服务,另聘1-2位护理人员照顾老人。这个模式的优点是收费低、离家近、比较方便,资源利用充分、效果好;但缺点是医疗和护理设施相对简单,护理不规范,同时还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医养结合中心收费

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哪家专业

“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型:这种模式是指养老机构与邻近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患者就医提供“绿色通道”,优先提供住院、远程会诊、预约挂号等服务,这是我省目前开展医养结合比较多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缺点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基础是来自双方的信任和利益驱动,双方的合作缺乏有效约束和利益协调机制,一旦协议影响到了某一方利益,就很容易出现终止协议的情形,很难保证合作的有效性、持续性。这种模式难以实现医养一体化,基本属于“搞形式”,医养之间很难开展实质性合作,基本上是各干各的(如养老机构有患者需要住院,虽协议要求优先到合作的医疗机构住院,但患者家属并不一定同意,可能会到规模较大、更放心的医院),久而久之,难以长期合作。医养结合养老中心哪家专业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