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专业临终关怀

时间:2021年07月09日 来源: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临终关怀与其说是一种服务,不如说是一种理念的革新。以前,我们可能认为死亡就是“我患上了绝症,要等死了”,是一种被动、孤独、苦闷的等待。但临终关怀倡导的是这样的一个临终过程——当事人主动的去决策,主动的跟家人保持紧密的联系。在安乐活的过程中,为生命赋予意义。所以,在真正的临终关怀中,它并不勉强抢救病人的生命,而是会将死亡看做一个自然的过程,只在照顾的过程中关注心理和精神方面,帮助病人尽量安乐的活着,尊重病人的价值观和需要,让他们在余下的日子里面活的舒适有尊严。入殓是对逝去之人的尊重。而当逝者还在世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利用很多技术来为他们提供一段不那么痛苦的临终时光。这套技术还演绎出了更多的专业名词与服务,比如临终关怀(Hospice Care)和姑息疗法(Palliative Care)。临终关怀在实践中呈现出高度的立体化和社会化,集中体现着社会人文关怀。静安区专业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疗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疗愈,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由于临终关怀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疗愈,所以在肿liu科领域它和姑息疗愈往往是同义语。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的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就世界范围而言,它的出现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临终关怀 让生命“走”得温暖。徐汇区老人临终关怀服务临终关怀到底有多重要?

“临终关怀”一词的正式应用,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此前,许多学者对Hospice和HospiceCare的翻译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其内涵和外延。Hospice曾被译为“济病院”或“死亡医院”。HospiceCare则被译为“安息护理”或“终末护理”等。1988年7月15日,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与天津医学院院长吴咸中教授以崔以泰副院长合作,共同创建了中国首屈一指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黄博士先后资助人民币10万元,天津医学院也拿出相应的经费,天津护理学会理事长王桂英个人资助1000元,护理专家甘兰君任该机构的副主任(1991年5月改任顾问),共同开展临终关怀研究工作。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临终关怀研究与实践的行列。

许多研究和试验发现,人在死神降临的一瞬间,短时间内的主观体验一般来说是类似的:和平宁静的感觉和身体分离;穿过一条隧道进入另一个世界;看到自己的生活就像放电影一样从他们眼前飞过;前方出现一种光亮并进入花园和亲人迎候等幻觉。那为什么临终者会出现如此奇特的幻觉呢?“临终幻觉”的产生原因是因为窒息而导致的死亡幻觉,它是由于感觉缺失而造成的。也有科学家认为与当事人受的教育、经历和个人的性格特征有关。也可能与人体内有一个可以形成自我离体的能量系统,临终者心灵离体后可能把这种能量变成媒介物运载自己,不同类型的离体现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相应媒介物。还有一些科学家从生物化学角度给出解释,认为每个人在死亡时,大脑会分泌出过量的化学物质,是这些化学物质引发了那些奇特的幻觉。临终关怀的主体主要侧重于对死亡前病人的疼痛控制和情绪支持。

根据BBC掌握的消息,在巴基斯坦,2012年有350,000多人需要此类止痛药物,但是只有300人曾分到一些,整个国家只有两个临终关怀疗护站。在莫桑比克,全国只有一个临终关怀疗护站,2012年需要得到临终关怀的10万临终病人中,只有153人得到这一服务。 但临终关怀工作的另一个极端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在那些国家,临终关怀服务无微不至。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奥地利,每160名需要临终关怀的病人就有一个临终关怀疗护站。在英国,在2012年,需要临终关怀的病人中,有97%能得到这一服务。临终关怀将临终者从无望的机械性救治中解放出来,赋予其支配生命的自由。儿童临终关怀收费标准

在临终阶段,绝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静安区专业临终关怀

我国还有上千万老年抑郁或老年痴呆的病人生活能力下降、情感淡漠、记忆减退甚至丧失、生活行为发生异常改变,晚期终日卧床、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国每年死亡人口近1000万。临终关怀医疗体系的建设是支挥社会文明发展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体系,是维护、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要使医疗体系结构合理完备,发挥很大的作用,我认为是构建“中国临终关怀医疗体系”的时候了。加大对临终关怀理念的宣传力度,死亡教育,提高认知度和接受度。是一次传统文化的转变,回归自然的科学。临终关怀事业是利国利民的、是崇高的,但任重道远。让我们用辛勤努力和贡献,为幸福的入生可上完美的句号。体现出社会间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芒!静安区专业临终关怀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