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恢复校验
ADM采用基于CDM技术的数据备份方式,不同于传统备份方式,CDM技术是以原格式备份为基础,生成具有应用一致性的“黄金副本”,再虚拟化成多个副本直接挂载恢复到目标服务器。原格式备份(又称Image copy)是指直接备份原始的数据文件格式,不生成备份集,好处是恢复时无需restore recovery直接打开即可使用。通过CDM技术恢复的数据,都来源于这份原格式备份的“黄金副本”,只需虚拟化为多个副本远程挂载即可恢复数据,TB量级的数据恢复时间为分钟级,缩短了数据恢复的时间;同时,每一份虚拟副本只消耗极小的存储资源(相较于原始容量几乎为 0),且虚拟副本的数据都是可读可写的,而这些变量数据会消耗一定的存储资源(经过实践分析,变量数据一般不会超过数据总量的10%),从而减少存储资源开销和管理成本。上讯ADM产品的灵活性体现在异构引擎可以将大数据中心数据抽取至多类型数据库,输出格式多样化。自动化恢复校验
敏捷数据备份采用旁路式接入方式备份数据库或文件,借助数据库自身官方的备份接口,例如中兴GoldenDB可通过xtrabackup/mysqldump等方式,进行全量备份、后续持续增量备份、实时日志同步,三者结合进行全量快照的合成,保障每一次恢复均为完全恢复,缩短数据恢复的时间,同时,采用日志校验技术,保证了同步数据和生产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在数据备份方面,敏捷数据备份更注重备份功能的稳定性,减少对生产业务系统的影响和干扰,因此,越是成熟稳定的技术越容易被应用。定期全量备份上讯ADM产品的可管理性体现在对交付数据使用方的数据可以进行集中式管理,可控制版本,可控制使用周期。
Gartner对CDM的解释是:它从生产环境通过快照技术获取有应用一致性保证的数据,在非生产存储上生成“黄金副本”(Golden Image),这个“黄金副本”数据格式是原始的磁盘格式,可再虚拟化成多个副本直接挂载给服务器,分别用于备份恢复、容灾或开发测试。Gartner《Hype Cycle for Storage and Data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2020》报告指出,CDM技术已经度过了早期的技术讨论期,目前处于“泡沫化的低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这从侧面说明一些客户开始在非关键性业务场景集中部署这项技术,而且Gartner也预测CDM技术将在未来5-10年内进入“实质生产的高峰期”(plateau of productivity)。
以存储为基础提供的CDM,虽然能够提供快照和克隆功能,但很难实现跨异构存储,构建企业级规则驱动的副本数据平台,并缺乏丰富的数据交换阶段的共享与发布服务能力,无法提供自动化、自服务等功能。块级CDP技术提供的CDM功能,利用CDP技术所创建的副本数据,是一种磁盘快照技术,无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且同一时间的磁盘快照只能挂载一份,难以满足多应用场景的数据共享与发布需求。端到端的CDM把单纯面向恢复的应用场景,变成了面向数据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共享、数据发布、数据分发的应用场景,通过副本数据在各个业务环节的即时可用,为更多的数据共享业务场景提供数据支撑。数据备份承载着企业的一手数据资产。
CDM产品方案的选择建议:自主可控,相对于 IT 算力和网络资源,数据治理方面企业对技术自主可控的要求更高。金融、电信运营商、事业单位、医疗等越来越多的行业在评估数据管理技术时,选择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以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金融行业为例,信创需求更为突出,以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国产操作系统及数据库构建金融信创应用体系,成为金融信创应用的重点。在面对更多国产系统和数据库环境时,要求要有较好的兼容性以及定制开发能力。开放灵活,对于CDM技术方案,要实现数据获取的灵活性,不能只是通过主动备份获取数据,还要兼具对接备份系统获取数据,以及自动上传备份数据获取数据,这样更具有适用性。另外,对于方案的扩展、扩容也要考虑到,是否可以做到横向扩展、扩展后的功能或者节点是否可以归属同一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是选择CDM产品方案需要关注的重点。唤醒大量沦为暗数据的备份数据,让数据备份即可用。全量快照
CDM是指拷贝数据管理。自动化恢复校验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数据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潜在价值得到提升,虚拟化、云化的不断应用,带来了业务系统及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促使着数据使用场景不断增多,如何能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效率提高,同时降低成本,并使安全性得以保证,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的考虑,迫切需要一种既可以达到解放业务系统的效果,又可以做到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使用、流转、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效率和安全双重保障的数据管理平台。自动化恢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