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混合型连接器技术指导

时间:2024年04月12日 来源:

对于高压系统而言,屏蔽应该优先的是需要系统级考虑布的合理性,比如系统级布线时需要注意高低压分开,走线规范,干扰源要远离信号源等等同时还要注意功率源和输出之间的高压线束的距离,比如整车上的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如果你布置的相隔较远,那么会形成共模电流通过电缆传递干扰的风险等;如下图该布局导致U、V、W线缆过长,根据设计经验,该方案存在辐射发射超标风险。其次是对于高压电缆高和高压连接器的要求,高压线束本身行业标准要求其覆盖的屏蔽率达到85%即可,其它的我们本文暂不做深入讨论;对于连接器本身要具备360°屏蔽层,并具有效和电缆屏蔽层连接,屏蔽层覆盖整个连接长度,以保证足够的屏蔽功能,并尽量减少屏蔽界面之间的电阻,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屏蔽连接接触电阻<10mQ,现在普遍的这个数值是要<5mQ。该系列接头产品可提供多种配置和端头的灵活选择,且与 PMC 聚甲醛及 PMC12 聚丙烯系列接头均可配用。浙江混合型连接器技术指导

浙江混合型连接器技术指导,连接器

高压金属连接器,包括插座、插头,以及在插头插入插座中形成电连接后,以将插座与插头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插座包括金属插座外壳、插座内塑件、插座端子,插座内塑件装配于金属插座外壳中,插座端子装配于插座内塑件中;插头包括金属插头外壳、插头内塑件、插头端子,插头内塑件装配于金属插头外壳中,插头端子装配于插头内塑件中;在插头与插座组装后,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形成电性连接,且在金属插头外壳与金属插座外壳之间设置有屏蔽结构;所述插头内塑件、插座内塑件之间装配有在插头端子与插座端子形成电性连接后,产生信号的信号反馈装置。安徽互锁连接器哪里买HFC 接头结构紧凑,重量轻,替代了大量应用中厚重的铜球套式接头。

浙江混合型连接器技术指导,连接器

相比之下,插合连接器通过联接两个端子外壳来保证电气连接的安全,从而提供与该线束的连接。因为插合连接直接可以手动插合即可,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是可以减少空间的利用的,尤其在一些狭小的操作空间:插合连接也随着电缆截面积加大,电流加大的同时从早期的公母端直接接触过渡到了中间有弹性导体接触材料的方式,中间采用弹性导体的接触方式更适合较大电流的连接,其更好的导电材料以及更好的弹性设计结构也有利于降低接触电阻,从而使得大电流的连接更可靠。

具有导接空间的大电流端子,该大电流端子前端固定包覆有金属壳,金属壳前端成型有由前向后倾斜延伸的一,二导正弹片,且一,二导正弹片之间形成有导正对插口,导正对插口的后端部分与导接空间对接.大电流端子前端增设金属壳,该金属壳的前端一,二导正弹片能够引导插头顺利进入到导正对插口,并可使插头穿过导正对插口后直接进入到大电流端子前端的导接空间中心,不偏位,保证插头一次顺利插入到位,并与大电流端子大面积接触导通,以此保证大电流通电质量,并且操作方便;该金属壳中的一,二导正弹片还能和插头导接,以此起到分流电流的效果,可更好满足大电流通电的需求.一旦接到硬管路系统即可快速方便连接含有 CPC 快速接头的一次性袋子系统、组件或管路系统。

浙江混合型连接器技术指导,连接器

热塑性塑料:尼龙(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碳酸酯(PC)、聚苯酰醚(PPS)、聚四氟乙烯(PTFE)。热固性塑料:酚醛树脂(PE)。目前采用多的是PA和PBT,对于绝缘体材料的关键性要求是就高的介电强度和低吸水性和高抗冲击能力,PPS要优于PA及PBT,聚四氟乙烯主要用于同轴连接器,因为大多为车制件。酚醛树脂是由苯酚和甲醛缩聚物组成,极好的耐负载变形,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尺寸保持稳定,绝缘性能优良,耐化学品,耐普通的溶剂和弱酸。可在150摄氏度下常期使用。结构坚固,耐用于苛刻的应用环境。作为高温高压环境的理想选择,MC 系列接头可快速方便地进行单手接断操作。上海连接器诚信互利

适用于车载,舰载以及地面环境,实现冷板与管路之间的快速连接,主要用于超级计算机、5G基站、雷达设备。浙江混合型连接器技术指导

工作温度:-般为-40°C~125°C(有特殊要求时需要更宽的温度范围),防护等级:IP67,阻燃等级:UL94V-0,盐雾等级:96H(材料要求符合RoHS要求振动:频率为55~500HZ,加速度为150m/s^2电流瞬断时间不超过1μsC)冲击:频率为10~40HZ,加速度为300m/s^2经3000次.上,瞬断时间不超过1μs机械寿命:--般为500次,有特殊要求是为10000次。稳定的接触电阻;使用寿命长,耐老化;机械的坚韧性;连接器的安装和操作要方便;小尺寸、重量轻、高密度;良好的啮合和分离的手感;工作时端子温升不超过50K;防水、防尘、防油污(特殊环境);抗电磁辐射,可屏蔽功能;绝缘体:宽的温度使用范围,自熄性;耐高电压,通载大电流,且有良好的绝缘性;容易线束装配;容易维修。浙江混合型连接器技术指导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